书籍封面

书籍封面

书籍信息

  • 作者:郭院林
  • 系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定价:280.00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01375790

书籍介绍

儀徵劉氏四代共治《左傳》之學,時人常方之吳門惠氏。劉文淇不滿於《十三經》唐宋舊疏,與友朋相約重作新疏,其考證《左傳》舊疏,輯錄舊注並為之疏證,開啓了劉氏家學四代持續的治《左》事業。此後劉毓崧、劉壽曾兄弟及四傳劉師培持續努力,而《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仍止於襄公五年,為學界憾事。對於這樣一個時處激變時代的經學世家,無論其學人交遊與學術影響、學術著作豐富性以及經學研究創新性還是研究方法獨特性,都值得深入整理與研究。195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但版式不佳,未能施以新式標點,不便閱讀;同時不能展示整理本與原稿、副稿的異同,存在訛脫與錯誤。中華書局《十三經清人注疏》計劃收入,而至今未見出版。台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有“清乾嘉揚州學派研究”計劃有劉氏《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惜至今未見成書面世。

該書對既有的《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各種版本進行了甄別。劉氏《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僅止於襄公五年,為未完稿。現存稿本有原稿、副稿(包括清抄稿與提綱稿),加上科學出版社的整理本,共有三種本子。原稿《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共七冊,藏上海圖書館,索書號T46165-71(有光盤),上有印章:“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合眾圖書館藏書印”。每冊封面題字“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原稿)”,其中第一、二、三、四、七冊扉頁有題字。副稿《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又稱清抄本,共七冊,藏上海圖書館,索書號T46158-64(有光盤)。版式:13×21cm,每頁12行,每行22字,無框格,共826頁。存:隱公元年至宣公十八年,此稿分兩部分,隱公元年至四年藍格,其他無框格藏印。內容截至宣公十八年。有部分提綱稿(僖公元年至二十三年)。《續修四庫全書》據此本影印,入經部126—127冊(下稱影印本,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科學院整理本。1959年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第一、第二所依據副稿,副稿缺少部分——僖公(十六年傳至二十二年)、成公(元年至十八年)、襄公(元年至五年終),則據原稿補抄,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整理後出版(下稱“科學本”)。日本東京株式會社1979年據科學本影印,僅刪去前面所附圖版。該書以清抄本為整理底本,以原稿參校,酌情參考科學本和其他典籍。底本與其他版本在文字方面有不同的,以腳注形式說明。劉氏疏證所用工作底本可能為某種宋本,與當今大陸最為流行的《左傳》讀本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81年版,下稱“楊本”)多有不同。整理時保持劉氏原本原貌而不做修改。為明確二者區別,免除讀者翻檢、對比之勞,整理中如遇有不同,亦在腳注中說明。

該書以清抄本、科學本與稿本相校,有眉批未被收入者,為存舊觀,此次整理,將未錄眉批內容於腳注中說明。“科學本”做的工作注明“科學本注”,不掠人之美。此次整理新出注近300條,以“林按”形式注明,主要有:指出學術史問題,分析文字異文,指出原稿有而“科學本”整理時沒有說明的情況,指出原稿為眉批,“科學本”整理錄入為正文的情況,反映劉氏前後不一致的思考等情況。

整理者統一格式與改正訛誤。劉氏在疏證時,所收錄的資料往往採取節錄的方法,尤其是徵引孔穎達《左傳疏》的內容,是根據需要而引用;有些篇名也沒有寫全。同時,清抄本有些字句脫略錯誤,字體繁、簡不一,疑是抄寫不嚴謹致誤。整理時進行改正,而不一一作注。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整理本按規範繁體字橫排錄入,對底本的異體字進行規範轉換。惟古人著作行文有注重文字、修辭者,故其刻意之通假字,亦視具體情況予以保留,不強求一律。

原稿全書各篇文章,均無分段。今依文意分段,以便閱讀、利用。各篇均施以新式標點。《疏證》羅列材料豐富,存在引而不斷、隨時割裂的問題。為了尊重原貌,整理時不以引用材料糾正原稿;引用割裂或撮述大意時,也視作原文引用。

該著作為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點校整理》” 結項成果(課題批准號:19FTQB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