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书籍信息
- 作者:朱利安
- 出版时间:2020-4
- 系列:朱利安哲思集
- 装帧:平装
- ISBN:9789869808439
书籍介绍
何謂「第二人生」?朱利安說,我們在個人的生活歷程裡逐漸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資源,那是之前沒注意到或沒足夠發展,但隨著人生歷練而終於察覺到的潛能。要抵達這個地步,有幾個條件:真相已經沉澱而澄清了(des vérités décantées)、看清真相(lucidité)、脫展(dégagement)、重新再做(reprise)。
人僅此一生,人生的階段總是在此生當中接著展開,不論這些階段是按照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等來區分,或依據十歲、二十歲,一直到一百歲來區分。常言道:新年新希望,從今天起開始如何如何……等等;好似我們能與昨日之我切斷關係而啟動一個嶄新的行程。在《第二人生:人生的第二春》裡,作者朱利安抽絲剝繭地只可能有「第二人生」,此第二人生來自先前的人生經歷,有選擇性地利用這些經驗以展開人生的第二春。
就如朱利安所強調的,法文裡的「第二」(second)是獨一無二的,不同於一連串的序數裡的「第二」(deuxième)。獨一無二的「第二」肯定來自先前的第一,而同時與該第一做出了距離。此第二不會與第一截然斷開,它從第一所累積的經驗裡萃取出可用的資源,並加以轉化以創造它的內容。要開動第二人生,必須覺悟到現在的生活當中的困境或陷阱,承認它並清理出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模式。作者說,只要有這個狀態,第二人生便可開動了。並且,開動第二人生與年紀無關;二三十歲或七八十歲的人,都可能啟動第二人生。
這本精簡深刻的書關乎所有人的生涯。願讀者們重新投入自己的人生,開創人生的第二春。
序
致讀者
現代小說裡的一個人物,當他已經走過人生大半,當他拉開窗簾而注視著對面的房子和街道時,他會在自己的思緒裡—其實也在所有其他的事物裡—看見自己被後面這個問題暗中牽扯著—該問題在他清晨的遐想當中鑽出,那就是:為何我繼續活著?有一天,他清醒了,就無法再逃避那個問題了。假設包法利夫人艾瑪的丈夫沒那麼糟,她很可能也會問自己同樣的問題。確實, 如此問題,或更準確地說,問題如是,既瑣碎又突兀,我們通常只會急忙地掩藏它,使它沉睡在日常事務之下。然而它到處遊蕩以伺機行動,我們只好隨身帶著它。從前的小說家(例如司湯達還採用同樣的做法)一旦不知道如何解決上述的問題時,就是說當小說人物已經歷了生活,當他們已有足夠的愛情經驗和野心,當他們看透了幻象而太過清醒時,作家就讓小說人物生命結束,亦即作者用某一種方式擺脫了他們,或者單純地讓小說沒有結尾。然而我們不再容許自己走向小說式的容易做法。此外,我們也不會把自己的生活當作小說來編寫。
我們的確不再屬於那個年代,當時哲學上的扣問能與主體保持足夠的距離,並分成三種層層相疊、沒有間距但互相協調的平台:我所能「知道」的—我應該「做」的—我有權利「期待」的。換句話說,知識、道德、對不死的信仰,從此不再構成自以為是普世性的因而是合法的目的。因為(一)科學的用途從此之後被質疑,(二)人們信以為神聖且美德的源頭也變成可疑了,(三)信仰也很難讓人相信有某個「之外」,不管是大寫歷史的之外或是屬於救恩的之外。此後,因某種逆轉(還未被人足夠探析的),我們從一種規定的道德(亦即理性規則的道德、行為上或教義上戒條性的道德)過渡到一種推動性的倫理。我們提問的焦點於是放在「人能把生活開拓成暢活」上面。當我把「暢活」“exister”從存有本體思想抽出來以便展開生活思想,從而將其建構成一個現代用詞, 並且是具有決定性的用詞,一切繞著它運轉,此刻,“exister” 表示什麼?人在清晨的想法就是從後面這個問題出發而湧現:我懂得脫離我之前的生活—那沉溺而萎縮於我個人世界的生活—以開始新的一天嗎?或說為了弄清楚自身處境的問題:今天我已經從我過去的生活裡取得教訓, 以便再次回到它並與它做出距離,但不是重複過去的生活,而是「重新過」 生活,為了重塑我的生活並終於能開始確實地“exister”嗎?
的確,上述的問題,我們可以使它留在當今的「個人發展和幸福市場」 的層面上,目的是花最少的費用而讓自己安心。我們可以把它留在被刨平的智慧平庸話語的框架裡,多多少少樂於認命。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哲學的角度去面對它,以在哲學裡找到一條更大膽的出路,就是說一條具有創意的出路。
這條出路是我在本書裡發展的「第二人生」(seconde vie)概念將要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