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书籍信息
- 作者:默顿
- 出版时间:2008-9
- 系列:凤凰文库·人文与社会系列
- 定价:66.00元
- 装帧:平装
- 页数:849
- ISBN:9787544705486
书籍介绍
简介: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学社会学奠基人、结构功能主义流派代表人物罗伯特·默顿的代表作,自初版以来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著作和重要理论源头之一,被译成了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等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阅读,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社会学、甚至社会科学领域。本书收录了默顿从早期到20世纪6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论文,主要探讨了理论社会学、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研究、知识社会学与大众传播研究及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四个方面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概念,并强调了在功能分析中区分负功能和正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等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一整套功能分析的范式,系统地奠定了功能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在默顿的所有著作中,被引证次数最多的就是这本《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导读:
默顿使社会学具有了神圣的感召力,一个人一旦受到默顿的感染,他将毕生为之奉献。
——詹姆斯·科尔曼
译者的话
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美国社会学功能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默顿1910年7月4日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工人家庭。1931年获得坦普尔大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哈佛大学任讲师。1939年至1941年在新奥尔良的图兰大学社会学系执教。1957年担任过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自1941年起,默顿长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执教,先后担任过该系的副教授、教授和系主任,并被授予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和特殊贡献教授,1984年退休。默顿曾是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为了表彰默顿对社会学所做的杰出贡献,美国总统向默顿颁发了国家科学奖章,他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社会学家。默顿还获得过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二十多所美国及国外大学的荣誉学衔,曾担任过若干学术团体的主席和数十家美国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的名誉成员。2003年2月23日,默顿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二岁。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全书由四编二十一章近一百四十节构成,规模宏大,大致以“理论社会学——结构和功能研究——知识社会学与大众传播研究——科学社会学”的线索展开。
从第一编“论理论社会学”中可以看出,默顿对美国社会学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验社会学”转向“理论”社会学,即由过去的局部社区、个案和事实的研究取向转向社会系统、抽象和复杂问题的研究取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换言之,默顿把以涂尔干、韦伯等人为代表的所谓欧洲社会学的思辨传统和理论取向,批判地、创造性地引入了崛起不久的美国社会学,这使他既不同于他的导师和同仁帕森斯那种过于宏大、抽象的理论风格,又对社会学理论发展与经验研究加以糅合,竭力摈弃过去那些理论与经验相分离且各执一端的倾向。这无疑也是默顿继帕森斯之后成为最富盛名的美国社会学家的重要原因之一。默顿的重要贡献体现在这一编所阐述的三个主要方面:中层理论、功能分析方法(尤其是关于显功能和潜功能的论述)和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相互影响。
第二编“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研究”实际上是默顿全面展开他的中层理论和功能分析方法并使二者结为一体的范例。基于中层理论的原则,默顿不是去创立有关如何实现功能要求的高度整合的“总理论”,而是着力于功能分析,始终明确地强调分析不断出现的结构模式、功能模式和行动模式的经验后果。默顿没有使第一编所获得的三个方面的主要成果陷于抽象而空洞的窘境,而是继续把它们融入到第二编阐述的三个主要方面:社会结构和失范(又称“反常”)、科层结构与人格、参考群体理论。
默顿雄辩而深刻地表明,社会学以及社会学家应该依靠发展“中层理论”而不是泛泛的一般理论来促进自己的学术活动。在社会学中,在关于经验问题的具体而又必要的研究假设与统一的理论体系之间,中层理论充当着中介;因而,中层理论可以原则上应用于指导经验研究。同时,必须强调的是,只有在关于社会系统诸多方面(如社会行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概括性理论与关于社会问题的具体、有条理和详细的经验描述之间架起“桥梁”,中层理论才能成立。中层理论本身也是一种功能分析方法,因为它不是综合的统一理论,而是社会学分析的战略。功能分析方法具有它依赖的经验材料所证实的优点,即:尽管多种不同的中层理论有可能被包括到更大的理论体系中,但真正予中层理论以检验的则是看它能否用于产生在一定背景中得到经验验证的预测性假设,以及看它能否充分解释在上述背景中所观察到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中层理论从一般理论逻辑地推导出来,它使对一般理论的决定性检验坐落于能否被用来产生经验的假设。一般理论只有经过中层理论而与获得的经验后果相符合,才不致过于苍白无力而成为多余的。
在第三编“知识社会学与大众传播”中,默顿注意的焦点是社会学关于知识以及知识的基础、类型、功能、组织、背景、媒介、传播等问题的研究,评价了曼海姆所开创的知识社会学的理论、特点、取向和状况。这里提出的问题是:所谓欧洲的知识社会学与所谓美国的大众传播研究能否进行比较或相互“补充”?二者如何从欧美不同文化的背景出发,在社会学意义上实现交叉或沟通?作为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的大纛,默顿对这些问题给予了深入、有趣而又非常值得回味的解答。
第四编“科学社会学研究”是默顿在科学社会学发展史上独占鳌头的又一证明。1936年,年仅二十岁的默顿完成了其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1938年,这部现代社会学史上的经典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社会学的诞生。尽管默顿后来把研究重点转向发展社会理论,尽管科学社会学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初在美国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默顿作为科学社会学之父的地位已经确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高涨的科学社会学研究重新确认了默顿的贡献。这与以托马斯·库恩为代表的美国科学哲学的崛起遥相呼应,一时间,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哲学彼此砥砺,相得益彰,蔚为壮观。
默顿对科学社会学的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social institution),科学对于整个社会的整合发挥着一种为其他社会建制所不及的独特功能,即科学保持着某种自主性。正如默顿所说,以往人们过多地注意社会对于科学的意义和影响,而他要研究科学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影响。默顿在阐述了科学与社会秩序的互动、科学在民主社会结构中的特性等问题之后,凸显出其科学社会学最富有特色的方面:基于对近代科学史的考察,他指出,科学的兴起是早期新教的重大成果之一,而十七世纪新教的清教形式为近代经验科学的发展筑起了基地。另一方面,对于宗教,科学自身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功能自主性,这种功能自主性最终使科学彻底摆脱宗教的保守思想方式。因此,科学与宗教之间,具体来说,科学与新教、清教之间,存在着比人们所料想的更为重要、更为紧密的关系,这些关系被埋没或误解了数百年之久。如果说韦伯把资本主义精神的发端归于新教伦理,那么默顿则指出科学发祥于新教的个人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义和合理性思想。对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的真谛,默顿心领神会,并使韦伯过于含蓄、笼统的思想“萌芽”长成活生生的科学社会学的“参天大树”。
默顿一生著述颇丰。他发表的大量学术著作和论文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默顿的理论及著作也大量被译介到国内。然不难发现,默顿的全部理论和观点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他的《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一书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堪称默顿思想和学说的一个缩写本“大全”。
1968年增订版序言
本书这次重新印刷不是新的修订版,而只是增订版。1957年的修订版,除了简短的导论被大大地扩展成了本版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外,其他基本未变。仅有的变动都是技术性和无关紧要的,诸如校正印刷错误与增补主题索引和人名索引。
最初写作构成本书的诸篇论文时,并未打算写成一部有连贯章节的著作。因此,那种期望这些论文现在的排列会展现出一个由严谨的内部联系所主导的自然演进过程的想法是徒劳的。然而,我还是不愿相信这本书完全没有连贯、统一和重点突出等诸种优点。
为了做到尽可能的连贯,这本书被分为四编。第一编展现了一种理论取向,根据这种取向,随后讨论了三类社会学问题。后三编各有一简短的导论,目的是想使读者不必自己去寻找由前一编到后一编的逻辑路径。
为了全书的统一起见,这些论文是着眼于两种社会学关切的逐渐展开和发展而组合起来的,这两种关切贯穿于全书,是通过各个章节中的观点而不是在考察一个特定主题之中得到充分表述的。这两种关切就是对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研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切和对整理实质性理论与社会学分析——特别是定量分析——程序的关切。
可以认为,这两种目的并没有受到范围过于局限的损害。事实上,假若我暗示这些论文涉及了那些广大而模糊的领域,那么这一过分的论断只是强调了产出的微不足道。但是,既然理论与研究的结合、理论与方法的整理是贯穿于本书各章节的关切,那么就理论取向说几句,正如在第一编所提出的,就是适宜的。
第一章阐明这一情况: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与目前的应用理论的表述之间,虽然它们的功能是互动的,但却是不同的。我们几乎无需指明当前的理论社会学依赖于以往的理论社会学的遗产。然而,我相信,考察对于真正的社会学思想史而不是一系列按年代整理出的社会学学说概要的知识要求,还是有价值的。这就恰如考虑当前社会学理论如何吸取前人理论是有价值的一样。
由于在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对社会学中层理论予以很大关注,所以就有理由根据这一时期发展出来的对这种理论的应用和批评来考察一下这种理论的特性和作用。第二章承担的正是这一任务。
第三章为被描述为功能分析的社会理论提出了一个框架。它是以一种范式为中心的,这种范式整理了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人类学诸领域发展出来的功能阐释中一直隐含(偶尔也显见)的那些假设、概念和程序。如果放弃发现一词的广泛含义,那么就可以说这个范式的诸因素主要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发明的。它们部分是通过批判性地仔细考察那些把功能取向应用于社会研究的学者们所作的研究和理论讨论而得以认识的,部分地是通过重新检验我自己对社会结构的研究而得以认识的。
第一编的最后两章概括了现今在社会学研究中得到公认的各类相互关系。
第四章区别了那些被社会学理论这一常常含糊应用的术语所包括的相关但又不同的研究:方法论或程序逻辑、一般取向、概念分析、事后解释、经验概括和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在考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时——它们联系的事实就包含了它们的区别——我要强调在理论中一般取向的局限和功能。社会学从这种一般取向中,要比从一系列由一般理论导出的、被经验证实的、具体的一致性中得到更多的充实。因此,我也要强调和试图描述经验概括的重要性和不完全性。在这一章中,所指出的是这种毫不相同的概括可以通过一个整理过程而得以核实和加强。因而,它们就成为一般规则的例子。
第五章考察了理论与研究之间这种相互关系的另一方面,即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经验研究所得出的各种各样的结论。只有那些仅仅是读过而并未从事过经验研究的人,才会一直相信研究的惟一的或更为主要的功能是为了检验先前建立的假设。该研究代表了一种基本的但却狭隘的、远不是惟一的功能。在理论发展中,(经验)研究起着比这种被动的确证作用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正如这一章所详细指出的,经验研究对社会学理论也有引发、重新阐述、重新确立和澄清的作用。因而,经验研究促进了理论的成熟。很显然,那种远离所有经验研究而只凭道听途说的社会学家,会冒着同经验隔绝的危险,而经验研究很容易把他的注意力转到新的、富有成果的方向上去。他的思想里还没有经验准备。他还不会有常常被称为偶然发现的经验,即由对新发现(而不是按图索骥)有准备的头脑偶然作出的发现。由于注意到这一点,我把偶然发现作为经验调查的一个事实而不是一种哲学。
马克斯·韦伯赞成的观点是对的,即一个人不必为了了解恺撒而成为恺撒。但是,对于我们理论社会学家来说,有这么一种诱惑,常常好像为了解恺撒而不必研究恺撒。然而,我们知道,理论和研究的互动既有助于对特殊个案的理解,也有助于一般规则的形成。
我感激芭芭拉·本根精心编辑了前两章;感激哈里特·A.朱克曼博士对这两章初稿的批评;感激玛丽·迈尔斯女士把涂改不清的手稿变成了清晰的打字稿。在准备这些导论性的章节时,我还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
罗伯特·K.默顿
纽约哈得孙河畔黑斯廷斯
1968年3月
1957年修订版序言
在这一版中,大约三分之一多的内容是新的。这一主要的变化包括四个新的章节和两个文献附录,这些附录回顾了它们所属那些章节所涉及的问题的近来发展。通过改写那些应该很清楚却并不清楚的段落,我也试图改进书中各处的阐述,并且我已消除了几个绝不应犯的乏味的错误。
在这一版所加的四章中,有两章来自已出版的专题文集,其中一本已脱销了,另一本也同样近于见不到。“影响的模式:有地区性和有世界性影响力的人物”一文首次出现在1948年至1949年的《传播研究》(P.F.拉扎斯费尔德和F.N.斯坦顿编)中,它是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处关于在社会中个人影响之作用的系列研究的一部分。这一章介绍了“影响”这一概念,区分了两类不同的影响,即“地区性”影响和“世界性”影响,而且把这两类影响与地方社区中的影响结构联系起来。“关于参考群体行为理论”是与艾丽斯·S.罗西夫人合作写成的,最初发表在《社会研究中的连续性》(R.K.默顿和P.F.拉扎斯费尔德编)中。它利用了《美国士兵》所提供的大量证据,来阐明在某些条件下,人们要使自己遵从不同群体的,特别是他们所不隶属的群体的规范。
在这一版中新加的其余两章从前未发表过。第一个是“社会结构与失范理论中的连续性”。这一章试图加强近来对被称为失范的社会规范解体的经验和理论分析。第二个是“参考群体和社会结构理论中的连续性”。这一章试图说明当前对参考群体行为的研究的一些特定社会学含义(不同于社会心理学含义)。目的则在于考察社会结构的某些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在对参考群体的社会学分析能够取得进一步发展之前必须解决。
文献附录主要涉及到社会学中的功能分析,还相当详细地涉及到近代科学发展中新教的作用。
我特别要感谢埃莉诺·巴伯博士和玛丽·克林克夫人所做的校对;感谢伯尼斯·泽尔迪齐夫人所做的索引准备工作。在修订本书时,我受惠于福特基金会为行为科学计划提供的一小笔资助,这笔资助是没有事先限于某个特定项目的资助表中的一部分。
罗伯特·K.默顿
纽约哈得孙河畔黑斯廷斯
1956年感恩节